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精神病的指定监护人怎么办

精神病的指定监护人怎么办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4 · 3602人看过
导读:精神病患者应有这类人员的居委会或村民委员会在近亲中指定的。如对这类监护不服的,应积极的提起诉讼办理,对这类异议监护人进行办理。我国的精神病患者应积极的按照法律规定进行鉴定,保护这类人员的合法权益进行办理。
精神病的指定监护人怎么办

一、精神病的指定监护人怎么办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实体法既然赋予被指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公民在不服指定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那么在程序上就需要有处理此类案件的相应规定,否则被指定的监护人的权利就无法得到救济。

在司法实践中,被指定的监护人不服指定,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审理,认为指定并无不当的,裁定驳回起诉;指定不当的,判决撤销指定,同时另行指定监护人。判决书应当送达起诉人、原指定单位及判决指定的监护人。

实践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即被指定的监护人不服指定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当适用什么程序审理?从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诉讼请求的实质看,这种请求并不是要求解决与他人就监护权发生的权益之争,而只是要求人民法院确认自己不再是监护人的法律事实,且起诉时也不存在与之有争议的对方当事人,所以,实践中人民法院对这类案件应比照特别程序审理,虽然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此类案件适用特别程序。

有关组织依照民法通则规定指定监护人,以书面或者口头通知了被指定人的,应当认定指定成立。被指定人不服的,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起诉的,按变更监护关系处理。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自行变更。擅自变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被指定人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维持或者撤销指定监护人的判决。如果判决是撤销原指定的,可以同时另行指定监护人。

办理这类精神病的监护时,应积极的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办理。确保这类人员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现这类人员的生活、医疗没有保障时,应积极的对这类人员进行监护。由我国的民政部门进行办理,确保公民的正常生活。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

更多#子女抚养相关

  • 372次阅读
  • 精神病人自己不可以指定监护人。如果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是其父母的,其父母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对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有争议的,可以由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如果就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发生争议起诉至法院的,法院可以直接其监护人。
    2024-02-21 1231次阅读
  • 2023.04.15 1456次阅读
  • 363次阅读
  • 精神病人自己不可以指定监护人。如果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是其父母的,其父母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对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有争议的,可以由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如果就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发生争议起诉至法院的,法院可以直接其监护人。
    2024-02-24 949次阅读
  • 2023.03.10 74958次阅读
  • 321次阅读
  • 在选定成年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时,应优先考虑其长期共同生活的配偶;若无可选,则考虑其亲生父母;若前两者均不适宜,再考虑已成年并能独立决策的直系子女。若以上人选均不合适,可考虑其他同辈的近亲属。最后,如果得到患者工作单位或居住地街道居委会、乡村村委会的许可与支持,其他关系紧密的亲戚和朋友也可成为监护人。
    2024-03-18 1423次阅读
  • 2023.03.02 1895次阅读
  • 40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子女抚养最新文章

遇到子女抚养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