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什么是侵犯财产罪

什么是侵犯财产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5 · 9547人看过
导读:侵犯财产罪是指犯罪者意在非法占有或者本意在于毁坏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私有财产,构成犯罪的行为。一般来讲,对于某些无主财产不在侵犯财产的范畴内,如果存在一些国家不允许的活动所得,比如贪污、走私、赌博所得,也属于侵犯财产之列,这些非法所得归国家所有或者原合法所有人。
什么是侵犯财产罪

侵犯财产罪是指犯罪者意在非法占有或者本意在于毁坏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私有财产,构成犯罪的行为。一般来讲,对于某些无主财产不在侵犯财产的范畴内,如果存在一些国家不允许的活动所得,比如贪污走私、赌博所得,也属于侵犯财产之列,这些非法所得归国家所有或者原合法所有人。侵犯财产的主体除贪污罪外,其余是一般主体。

侵犯财产罪包括以下罪名

1、抢劫罪,是指犯罪者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属于别人的财务占为己有。满十四周岁以上都可以成为抢劫罪的主体,数额巨大是大于一万元。

2、盗窃罪,是指财产所有者不在现场的情况下,犯罪主体通过偷盗窃取等方式将财产合法人的财产转移给自己,对于盗窃罪认定标准分三个等级数额大于一千元,数额大于一万元和数额待遇六万元分别有不同的处罚方式。

3、抢夺罪是指在财产合法拥有者在场的情况下,通过暴力方式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它的认定标准与盗窃罪相同。

4、诈骗罪是指犯罪主体通过各种欺骗财产合法拥有者主体的方式使财产拥有者将财产转移给罪犯的行为,认定标准分为大于三千元、大于五万元以及大于二十万元三个标准。

5、聚众哄抢公私财物罪,是指组织或者被组织抢夺公共财产或者私人财产的行为,该罪分为两个等级大于两千元与大于两万元。

6、侵占罪是指知情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合法财产拥有者要求归还而拒不归还的行为,分为大于一万元和大于十万元两个等级。

7、职务侵占罪是指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之便将属于国家或者单位的财产主动据为己有的行为。

8、挪用资金罪指能够接触企业或者国家资金的个人将资金挪给自己所用的行为。

9、挪用特定款物罪一般是指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用于特定用途的款物挪为他用。

10、敲诈勒索罪是指通过要挟或威胁的方式,让财产合法拥有者将其转给犯罪者的行为。

11、故意毁坏财物罪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在主观心理的作用下,有意损毁或者破坏他人财物的行为,分为五千元以上和五万元以上两个等级。

12、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犯罪者出于泄愤报复以及其他个人目的,对生产资料进行损毁的行为。

综上,侵犯财产罪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占有,另一方面是毁坏,客体是属于公共财产或者他人合法私有财产。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413次阅读
  • 多数情况下,侵害人身权的同时也侵害了对方的财产权。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只侵害对方财产权的案例。侵害财产权的行为主要有隐藏、转移财产、虚构债务、不合理的大额支出、擅自处置夫妻财产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使对方在离婚诉讼分割财产时少分、不分财产,甚至使对方背负巨额债务。
    2024-10-04 1155次阅读
  • 2024.10.06 1899次阅读
  • 400次阅读
  • 多数情况下,侵害人身权的同时也侵害了对方的财产权。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只侵害对方财产权的案例。侵害财产权的行为主要有隐藏、转移财产、虚构债务、不合理的大额支出、擅自处置夫妻财产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使对方在离婚诉讼分割财产时少分、不分财产,甚至使对方背负巨额债务。
    2024-09-19 1143次阅读
  • 2024.09.07 2188次阅读
  • 466次阅读
  • 侵犯财产罪分为占有型、挪用型和毁损型三类。占有型包括抢劫、抢夺、敲诈等;挪用型涉及挪用资金、特定款物;毁损型则涉及故意毁坏财物和破坏生产经营。共计十三项罪名,依据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的不同而划分。
    2024-09-03 1108次阅读
  • 2024.08.07 4242次阅读
  • 293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