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民事诉讼二审审查的范围有哪些?

民事诉讼二审审查的范围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3 · 66670人看过
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之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第二百二十二条之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民事诉讼二审审查的范围有哪些?

民事诉讼一般有一审二审,虽然皆是审查,但实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程序。法院按照先一审后二审这样的先后顺序审理诉讼案件,如果双方当事人服从一审的判决,对此判决结果无异议,就无需进行二审。反之,法院就会依照当事人的要求进行二审。一审和二审的审查范围是不一样的,那么,民事诉讼二审审查的范围有哪些?请看下文介绍。

一、民事诉讼二审审查的范围

二审程序中的审查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和一审裁判的双重性审查。审查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审查对所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相关的行政法律关系,审查一审裁判是否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之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第二百二十二条之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二、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1、性质不同。

由于审判依据和审判任务的不同,两者在性质上有区别:人民法院第一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对行政案件的一审管辖权,其性质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人民法院第二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下一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权,其性质是对第一审裁判合法性的审查,是将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特定争议最终予以解决。

2、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审程序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而发生,而第一审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诉权而发生。

3、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诉讼主体不同。

一审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资格限制,提起诉讼并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对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二审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不固定,没有资格限制,原审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当上诉人、也可以充当被上诉人。

4、审理方式不同。

一审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一律实行开庭审理,包括公开和不公开开庭审理;二审中,人民法院除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外,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5、裁判方式不同。

一审判决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质量,可以作出维持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确认判决、限期履行法定职责和变更判决等;二审判决则限于维持原判、依法改判两种,并可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6、审理期限不同。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这就是说,二审的审理期限比一审期限少1个月。

民事诉讼二审审查的范围是在一审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审查,也包括对一审本身的审查,所以人们并不用担心二审结果是否公平公正,因为二审比一审的审查程序更全面、更严谨。当人们对一审结果产生怀疑时,二审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编由衷建议大家,如果您遇到民事纠纷需要二审,可以请律图律师帮忙处理。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