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民法典吗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民法典》。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也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所以,无论是违约行为致精神损害,还是侵权行为致精神损害,符合法定条件时,均可依据《民法典》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有哪些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在我国法律未统一量化,综合多种因素确定。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考量因素如下:一是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故意侵权比过失侵权赔偿可能更多;二是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手段恶劣的赔偿数额相对高;三是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后果严重的如造成受害人长期精神障碍,赔偿通常较高;四是侵权人的获利情况,获利多则赔偿可能增加;五是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经济状况好赔偿数额可能相应提高;六是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经济发达地区标准可能高于欠发达地区。
司法实践中,法官会根据具体案情,综合上述因素酌定合理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三、精神损害赔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一般情况下,精神损害赔偿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若精神损害赔偿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形,且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协议就是有效的,双方应依约履行。
然而,若存在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利益;协议内容显失公平;协议是在乘人之危情况下订立等,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在探讨精神损害赔偿是否适用于民法典时,我们明确了其在民法典中有相应规定。但这只是基础认知。实际上,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适用范围、赔偿标准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等,都还有诸多要点。比如,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会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又或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侵害死者人格权益等,精神损害赔偿该如何具体操作。若你对这些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在民法典中的拓展问题仍有疑问,不妨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