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伤赔偿 > 工伤赔偿标准 > 工伤期间工资的标准是什么

工伤期间工资的标准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11 · 1136人看过
导读:工伤期间工资标准依《工伤保险条例》而定。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医疗,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确认可延长但不超12个月。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停工留薪期满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通常指正常出勤月工资,不含加班工资。
工伤期间工资的标准是什么

一、工伤期间工资的标准是什么

工伤期间工资标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确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原工资福利待遇”,实践中一般指正常出勤月工资,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但不包括加班工资

二、工伤期间工资必须发12个月吗

工伤期间工资并非必须发12个月。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若伤情严重或有特殊情况,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所以,停工留薪期长短需结合职工具体伤情,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并非固定为12个月。

三、工伤期间工资条应包含什么

工伤期间工资条通常应包含以下内容:个人信息:职工姓名、工号、部门等,用于明确工资发放对象。工资构成:正常出勤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等项目应分别列清。工伤治疗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所以需体现正常工资构成情况。出勤情况:标注工伤期间实际出勤天数或停工留薪的天数。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工资按出勤情况发放。扣除项目:如社保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等,需明确列出扣除金额。实发工资:各项工资总和扣除应扣项目后,得出的实际发放到职工手中的工资数额。 工资条能让职工清楚知晓工资明细,若权益受损,可作为维权依据。

工伤期间工资的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关乎每位工伤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伤期间,职工依法享受停工留薪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但这里的“原工资”有明确界定,通常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而且,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若工伤职工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要是你对工伤期间工资标准的具体计算、支付时长等还有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工伤赔偿标准最新文章

遇到工伤赔偿标准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