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外执行期间是否允许家庭暴力行为
监外执行期间绝不允许家庭暴力行为。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因符合法定情形,暂予在监外执行刑罚。在此期间,罪犯应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管理。
家庭暴力行为严重侵害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监外执行的罪犯实施家庭暴力,若构成新的犯罪或违反监外执行监督管理规定,司法机关可依法撤销监外执行,将其收监继续执行剩余刑期。
二、监外执行期间有民事诉讼怎么办
监外执行期间涉及民事诉讼,并不影响诉讼程序的进行。
从程序角度,当事人仍需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参与诉讼。若作为原告,应按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若作为被告,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辩。
在参与方式上,监外执行人员虽人身处于监外,但行动仍受一定限制。若无法亲自参加诉讼,可依法委托诉讼代理人,如律师、近亲属等,由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活动,行使相应的诉讼权利并履行义务。同时,应及时向执行机关和法院说明情况,配合相关安排。若法院认为有必要,也可能要求监外执行人员亲自到庭参加诉讼,此时其应按要求前往。总之,要遵循法律程序,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三、监外执行期间再次犯罪会怎样处理
监外执行期间再次犯罪,会按以下方式处理。首先,监外执行的罪犯在这期间重新犯罪,公安机关会及时收监羁押,同时对新罪展开侦查。其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把前罪未执行的刑罚和新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若前罪是有期徒刑,新罪也判处有期徒刑,就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而且,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又犯罪,反映其社会危险性较大,在量刑时这可能会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考量。
当探讨监外执行期间是否允许家庭暴力行为时,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监外执行是有严格条件和规定的,在此期间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再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家庭暴力不仅严重伤害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更是明确的违法行为。若在监外执行期间发生家庭暴力,不仅会面临法律的进一步制裁,还会对监外执行的资格产生影响。要是您身边有人正处于监外执行阶段,却遭遇或可能遭遇家庭暴力问题,或者您对监外执行期间的其他法律规定有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提供准确且详尽的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