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释期间再犯罪能怎么处罚
假释期间再犯罪,应撤销假释。《刑法》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即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例如,前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已执行3年被假释,假释期间又犯新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那么先撤销假释,将前罪未执行的2年与新罪的4年,按数罪并罚规则确定最终执行刑期。总之,假释期间再犯罪会面临严厉处罚,数罪并罚会加重实际执行刑期,体现对再犯罪行为的严肃惩处。
二、假释期间再犯罪应如何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即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
假释本是在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时给予的附条件提前释放。在假释期间再犯罪,说明其人身危险性依然较大,未真正悔改。因此,法律规定撤销假释并数罪并罚,旨在维护刑罚的严肃性和司法权威,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犯罪分子给予应有的制裁。
三、假释期间再犯罪是谁的责任
假释期间再犯罪主要由犯罪分子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犯罪分子在假释期间本应遵守相关规定,接受监督改造,其再次犯罪是其自身主观故意违反法律所致,必然要为新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处罚,会撤销假释,对新罪作出判决,与前罪未执行完的刑罚按规定数罪并罚。
不过,若存在监管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失职行为,导致对假释人员监管不力,使其有机会实施新的犯罪,相关工作人员也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比如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等。所以,犯罪分子承担主责,监管人员视情况担责。
当探讨假释期间再犯罪能怎么处罚时,这是一个严肃且复杂的法律问题。假释期间再犯罪,不仅会撤销假释,还会对新罪和原罪进行数罪并罚。法院会根据具体犯罪情节,综合考量来确定最终刑罚。新罪的量刑会依据其自身的犯罪构成、危害程度等因素判定,原罪剩余刑期也会重新计算。若你对假释期间再犯罪的处罚细节、数罪并罚的具体操作方式等还有疑问,或者正面临相关法律困惑,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读,帮你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