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不认定肇事逃逸
以下几种情况不认定为肇事逃逸: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但有合理证明的。
总之,判断是否为肇事逃逸,关键在于当事人是否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是否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
二、什么情况不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况通常不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
1.因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纠纷,实施殴打、辱骂、恐吓他人行为,且情节较轻的,一般不构成寻衅滋事罪,可按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
2.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寻衅滋事的故意,如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引发的冲突等。
3.未达到寻衅滋事罪的入罪标准,如未造成他人轻微伤以上伤害、没有任意损毁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等。例如,偶尔的争吵推搡,未造成严重后果,通常不构成此罪。
不过,具体情况需结合案件细节综合判断。若对某行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存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三、什么情况不许批准取保候审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不许批准取保候审: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二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是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除外情形以外,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也就不能批准取保候审,包括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等多种情形。
当探讨什么情况不认定肇事逃逸时,其实有多种情形。比如,当事人在发生轻微剐蹭事故后,因事急离开现场,但能及时主动联系警方说明情况并接受处理的,一般可不认定为肇事逃逸。还有,如果是为了救助伤者而离开现场,并且及时向警方报备的,也通常不被认定。另外,由于特殊原因,如车辆故障等,无法当场及时报警,事后经协商解决或主动投案的,也不在肇事逃逸范畴。你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对不认定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还有疑问呢?若有困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