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纠纷 > 合同怎么算诈骗

合同怎么算诈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5 · 1286人看过
导读: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对方财产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钱财的犯罪行为。其表现形式包括虚构单位签合同、用假证明作担保、先履行小额合同后骗对方继续合作再携款潜逃等。数额标准因地区而异,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会被判刑并需赔偿,未达标准则属民事欺诈,受欺诈方可起诉维权。
合同怎么算诈骗

一、合同怎么算诈骗

合同诈骗就是为了非法占有对方财产,在签合同履行合同的时候,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这些手段骗钱,是犯罪行为

行为上,比如虚构单位签合同,用假证明作担保,没能力却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对方继续合作,拿了钱就跑。

数额标准上,地区不同标准有别。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会被判刑,还得赔偿;没达到的属于民事欺诈,受欺诈方可起诉维权。

二、合同诈骗在法律上有哪些认定标准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其认定标准如下:

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

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如明知无履行能力仍签订合同骗取财物。

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扰乱了市场秩序。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例如,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等。诈骗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一般为二万元以上,予以立案追诉

三、合同诈骗构成要件及判定标准是啥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如下:

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

主观方面:须为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客体:复杂客体,既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也扰乱市场秩序。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

判定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司法实践中,还需综合考量行为人的手段、履约能力及态度等因素判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当我们探讨合同怎么算诈骗时,除了要明确合同诈骗的构成情形,还需关注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一旦合同被认定为诈骗,被害人有权要求诈骗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因其诈骗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而且,如果合同诈骗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诈骗者会面临刑事处罚,不同的诈骗金额对应的量刑标准也有所不同。若你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合同可能存在诈骗的情况,对诈骗的认定细节、赔偿方式及刑事量刑等问题存在疑惑,别让疑问困扰自己。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员会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
更多

合同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