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立案 > 诽谤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诽谤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9 · 4232人看过
导读:只要有在出版物当中公然诽谤他人的行为,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情形,就能够以诽谤罪定罪处罚。诽谤罪的量刑一般是在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且本罪是属于自诉类型的案件,也就是告诉才处理。
诽谤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一、诽谤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的界限是什么

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

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根据规定,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

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只有在出版物当中进行捏造实施公然诽谤,并且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会构成诽谤罪,可以立案追诉,否则只需要进行治安处罚,达不到刑事处罚的标准,而对于诽谤罪的刑事处罚标准,一般是在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管制。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刑事立案相关

  • 411次阅读
  • 诽谤罪立案标准是:1、行为人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2、行为人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行为人的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的某特定的人进行,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4、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是属于情节严重的,足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2024-09-05 1244次阅读
  • 2024.05.20 1137次阅读
  • 351次阅读
  • 在针对出版物品的相关事件中,若有任何关于侮辱其他个体或有捏造虚假事实并对其进行恶意诽谤的情节出现,且情节严重者,应当启动立案侦查程序。所谓“诽谤罪”,乃是指故意捏造、散布虚构的事实,此等言论可能对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贬损,破坏他人名誉,且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2024-09-18 838次阅读
  • 2024.02.27 1620次阅读
  • 318次阅读
  • 诽谤罪指故意散布虚构信息,恶意中伤他人,导致其名誉受损。 立案需满足: 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恶意企图、实际造成名誉损害、信息公开展示,如报纸、网络等,且被害人需证实被指对象为自己。
    2024-09-18 1174次阅读
  • 2024.02.28 1463次阅读
  • 38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立案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立案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