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投案自首不必然代表案件已立案。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交代罪行的表现,而立案是司法机关对相关材料审查后,认定有犯罪事实且需追究刑事责任时启动的诉讼程序。
2.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时,司法机关可能还未立案。司法机关会对自首情况进行审查,当认定有犯罪事实且需追究刑事责任,才会立案;若认为不存在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无需追究刑责,则不予立案。
3.建议司法机关在面对投案自首情况时,高效准确审查相关材料,确保能及时判断是否立案。对于自首者,应清晰告知其案件审查及处理流程,保障其合法权益。同时,公众也应明白投案自首是正确选择,但不意味着必然立案,要遵守法律规定。
2025-07-19 09:54:04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如实交代罪行,是一种积极的认罪态度表现。
(2)立案是司法机关对报案等材料审查后,判定有犯罪事实且需追究刑事责任,才启动的刑事诉讼程序。
(3)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时,司法机关可能还未立案。司法机关会根据自首情况审查是否符合立案条件。若符合,才会立案;若不符合,如无犯罪事实或犯罪轻微无需追责,则不予立案。
(4)由此可见,投案自首与案件立案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自首不代表必然已立案。
提醒:犯罪嫌疑人自首后,司法机关的审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若对自身情况是否构成犯罪及是否会立案存疑,建议咨询律师进一步分析。
2025-07-19 08:07:24 回复
咨询我
(一)投案自首后若想了解案件是否立案,可向受理自首的司法机关询问案件审查进度及结果。
(二)对于投案者,要如实、全面地供述自己的罪行,以便司法机关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犯罪事实及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三)若司法机关决定不立案,投案者若有异议,可根据规定申请复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2025-07-19 06:44:18 回复
咨询我
1.投案自首和立案是两码事。投案自首指犯罪嫌疑人主动找司法机关交代罪行;立案是司法机关审查报案等材料,觉得有犯罪事实要追刑责,才把它当刑事案件处理。
2.犯罪嫌疑人自首时,案件可能还没立案。司法机关会审查自首情况,认为有犯罪事实且需追刑责,才会立案。
3.要是审查后发现没犯罪事实,或犯罪情节轻不用追刑责,就不立案。所以,自首和立案没必然先后顺序。
2025-07-19 05:56:40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投案自首不一定意味着案件已立案,二者无必然先后顺序。
法律解析:
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交代罪行的行为,而立案是司法机关审查材料后,认定有犯罪事实需追究刑事责任时启动的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时,司法机关可能还未对相关案件立案。司法机关会对自首情况审查,若认为有犯罪事实且需追究刑责,才会立案;若认为不存在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无需追究刑责,则不会立案。所以,投案自首只是主动认罪表现,和案件立案没有必然的先后关联。如果对自首、立案等法律问题存在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解答。
2025-07-19 05:0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