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辽宁法律咨询 > 铁岭法律咨询

逃税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杨* 辽宁-铁岭 咨询 2025.07.18 17:27:19 432人阅读

逃税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其他人都在看:
铁岭律师 税务类纠纷律师 铁岭税务类纠纷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逃税罪的构成需主体、主观、客观等多方面条件。主体涵盖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个人和单位均可构成。主观上需是故意,明知行为会致国家税收损失还积极追求或放任结果。

客观方面,纳税人用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用同样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经税务机关追缴通知后,不补缴税款、滞纳金或不接受处罚也可能入罪,但五年内有逃税刑事处罚或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为避免逃税罪,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应加强税务知识学习,准确进行纳税申报。税务机关要加强监管与宣传,增强纳税人纳税意识,保障国家税收秩序。

2025-07-18 20:45:0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逃税罪主体广泛,涵盖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个人和单位均可构成。这表明无论是个体经营者还是企业团体,只要实施逃税行为,都可能被追究责任。
(2)主观故意是逃税罪的重要特征。行为人清楚自身行为会导致国家税收损失,却积极促成或放任这种结果,体现了其主观上的违法恶意。
(3)客观方面,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同时,若经税务机关追缴通知后,不补缴税款、滞纳金或不接受处罚,也构成犯罪,但有特定除外情形。

提醒:
逃税是严重违法行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若面临复杂税务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2025-07-18 19:36:07 回复
咨询我

(一)主体条件:逃税罪主体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涵盖个人和单位。个人作为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时,要依法履行纳税和扣缴义务;单位更需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纳税流程。
(二)主观条件:主观上需是故意,即明知行为会致国家税收损失,还积极追求或放任结果发生。这要求相关主体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逃税的违法性。
(三)客观条件: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同样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同时,经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税款、滞纳金或不接受行政处罚(五年内因逃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相关主体应及时履行税务机关的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2025-07-18 19:12:58 回复
咨询我

1.犯罪主体:逃税罪主体包含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个人和单位都可能构成。
2.主观故意:行为人要明知自身行为会让国家税收受损,还积极促成或放任这种结果。
3.客观行为:纳税人用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申报或不申报,逃税数额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扣缴义务人用同样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收税款数额大。
4.特殊情况:经税务通知不补缴税款、滞纳金或不接受处罚会入罪,但五年内无逃税刑事处罚或两次以上行政处罚除外。

2025-07-18 18:43:37 回复
咨询我

结论:逃税罪主体涵盖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包括个人和单位,需主观故意,客观上有欺骗隐瞒等逃税行为,且数额达标,经税务机关追缴通知后不补缴、不缴滞纳金或不接受处罚,不过五年内有相关刑事处罚或二次以上行政处罚情况除外。
法律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逃税罪在主体方面较为宽泛,个人和单位都可能成为犯罪主体。主观故意表明行为人是有意为之。在客观表现上,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申报或不申报,且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若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不履行相应义务就可能构成犯罪,但有特殊豁免情况。这一规定旨在维护税收征管秩序,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如果遇到关于逃税罪认定或其他税务法律方面的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准确法律建议。

2025-07-18 18:09:25 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网上追逃的条件:1、是刑事犯罪2、犯罪事实清楚3、案犯在逃,符合这三个条件就能上网通缉并不是说大家都可以从网络上就可以看到所有通缉犯的资料。一般只有部分A、B级通缉犯。网上通缉令是公安内部使用,不对整个互联网开放。网上追逃是指各级各地公安机关将应当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以及从、脱逃的犯罪嫌疑人、罪犯身份信息案件基本情况发布到公安内网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全国所有公安机关都可以进行查询、比对,一旦发现在逃人员,任何公安机关都可以立即将其拘留或者逮捕的侦查措施。网上追逃是侦查措施的新形式,在追捕犯罪嫌疑人、脱逃罪犯(下统称犯罪嫌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抓捕手段相比,网上追逃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全国公安资源,各地公安机关通过网上作战,身处本地抓捕外逃全国的犯罪嫌疑人,使犯罪嫌疑人身陷无处躲避的法网。刑事诉讼法并没有网上追逃的侦查措施,网上追逃依据的是公安部规范性文件。由于这些规范性文件对网上追逃的适用条件、相关程序规定不够完善,加上个别民警不负责任或玩忽职守,网上追逃容易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而最极端的是网上追逃误认。本文所称的网上追逃误认,是指公安机关搞错追逃对象,也就是公安机关的本意是抓捕犯罪嫌疑人甲,但甲由于使用了乙的身份信息,或二者身份信息相同,而将乙列为网上逃犯,进而将乙抓捕的情况。网上追逃误认因身份信息引起,而居民身份证是身份信息的载体。公民使用居民身份证的频率很高,如外出需要身份证住宿登记、购飞机票、购高铁动车票,网吧上网也需要出示身份证,等。同时因居民身份证所造成的灾难也随之而来。当某公民的居民身份证号码与犯罪嫌疑人相同,或其身份信息被犯罪嫌疑人冒用,如果公安机关怠于查实,无辜公民将被错误拘捕。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税收行政公益诉讼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专业解答税收行政公益诉讼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税务机关违法行使的税收征管职权,或者税务机关不作为,造成了国家或者社会的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没有适格的原告,无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

    2024.08.25 2595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税务类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