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湖北法律咨询 > 省直辖法律咨询 > 省直辖交通肇事法律咨询 > 交警怎么判定肇事者是否逃逸

交警怎么判定肇事者是否逃逸

冯** 湖北-省直辖 交通肇事咨询 2025.07.15 07:46:22 354人阅读

交警怎么判定肇事者是否逃逸

其他人都在看:
省直辖律师 交通事故律师 省直辖交通事故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判定肇事者是否逃逸,从主客观两方面看。主观上,肇事者得清楚发生了交通事故,要是真不知道而离开,通常不算逃逸。

客观上,事故后为躲法律追究逃离现场算逃逸,像撞车后直接走,或查看了却不救助、报警就溜。

不过,有些看似驶离现场的情况不算逃逸,比如怕被群众打先躲避后自首,或为救伤者离开且及时报警说明的。

2025-07-15 13:45:03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交警判定肇事者逃逸需从主观明知事故发生和客观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两方面考量,部分看似驶离现场的情况不一定算逃逸。
法律解析:
在主观层面,若肇事者确实不知发生交通事故而驶离,通常不认定为逃逸,这体现了对主观故意的严格界定。客观上,撞车后不停车查看、报警直接离开,或停车却不履行救助、报警义务偷偷溜走等,属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的逃逸行为。然而,因害怕被群众殴打暂时躲避后主动投案,以及为抢救伤者驶离并及时报警说明情况等,这类情况有着合理的驶离原因,并非单纯逃避法律责任,所以通常不认定为逃逸。如果对逃逸判定仍有疑问,或者遇到类似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得准确专业的解答。

2025-07-15 12:00:17 回复
咨询我

交警判定肇事者逃逸与否的确从主客观两方面考量。主观上肇事者要明知事故发生,不知而驶离通常不算逃逸,这是合理的,毕竟不能让毫无察觉的人承担逃逸责任。客观上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现场属于逃逸行为,这能有效约束肇事者履行应尽义务。

为准确判定逃逸,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主观明知的认定,应综合现场证据,包括监控、证人证言等,还原肇事者当时状态。
2.针对客观逃逸行为,要明确界定“逃避法律追究”的具体情形,细化标准。
3.对于看似驶离现场却不算逃逸的情况,需制定严格的认定程序,确保其理由真实合理且符合规定。比如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害怕被殴打或抢救伤者的情况属实。

2025-07-15 11:28:37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主观层面,认定逃逸要求肇事者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若确实处于不知情状态而离开现场,这种情况通常不会被当作逃逸处理。这体现了对主观故意的考量,只有存在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心态,才符合逃逸的主观条件。
(2)客观层面,关键在于事故发生后是否有逃避法律追究的逃离现场行为。撞车后直接离开,或者停车查看却不履行救助、报警义务偷偷溜走,这些都属于典型的逃逸行为。
(3)存在特殊情况,虽驶离现场但不算逃逸。害怕被群众殴打而暂时躲避且之后主动投案,以及为抢救伤者驶离并及时报警说明情况,此类情况因不具备逃避法律追究的本质特征,所以通常不认定为逃逸。

提醒:
遇到交通事故不要慌乱,若想避免被误认逃逸,务必停车查看、积极救助并及时报警。

2025-07-15 10:28:15 回复
咨询我

(一)了解主观判定要点:判断肇事者是否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很关键。若能证明其确实不知情而离开,不应认定为逃逸。所以在调查时要多方收集证据,如行车记录仪、周边监控、证人证言等,以明确肇事者当时的认知状态。

(二)把握客观判定要点:重点看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是否有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若撞车后直接离开或者停车却不履行基本义务偷偷溜走,大概率会被认定为逃逸。但要注意区分特殊情况。

(三)特殊情况区别对待:像因害怕被群众殴打而躲避后主动投案,或者为救伤者驶离并及时报警说明情况的,一般不算逃逸。处理时要核实其所说情况的真实性。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2025-07-15 09:25:41 回复

你好,肇事司机和车主一同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肇事司机离开,车主报警不属于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定性标准,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二)“深度调查”,是指以有效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为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开展延伸调查,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管理漏洞,并提出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三)“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是指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之日起三日内,当事人未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重新检验、鉴定,鉴定机构出具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的。(四)“外国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五)本规定所称的“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十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六)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在内。(七)“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八)“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九)“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如仍有疑问,可以在线咨询律图网律师。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轻微肇事逃逸交警一般会怎么处理驾照是否扣

    专业解答轻微肇事逃逸,未达刑事标准,这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罚款200至2000元,还可能附加15天内行政拘留,驾照扣12分。如果吊销驾照,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此类行为一次性扣12分。所以,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不要心存侥幸。

    2024.10.12 1388阅读
  • 酒驾肇事逃逸交警是否应尽快抓捕人

    专业解答酒驾和肇事逃逸是非常严重和违法的行为,交警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尽快追捕相关涉案人员。这些行为对公共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也严重侵犯了公众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作为执法机构,交警有责任维护社会的公正和谐以及司法的至高无上。他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捍卫国家法律的权威。

    2024.10.11 1176阅读
  • 肇事逃逸找人顶替交警让受害者举证合法吗

    专业解答在发生交通肇事后,肇事者找人顶包的现象并不鲜见。在此情况下,交警部门要求受害者举证,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法的。然而,无论是哪一方,都有责任提供与案件相关的有效证据。作为案件的重要涉事人,受害者提供的证据对案件的调查和处理至关重要。同时,交警部门也应积极履行职责,而非仅仅依赖受害者的举证。

    2024.10.10 1291阅读
  • 对方肇事逃逸是否可以要求交警对其扣车

    专业解答遇到肇事逃逸的情况,你有权要求交警扣留肇事车辆。因为肇事逃逸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它不仅会危害交通安全,还会扰乱社会秩序。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交警可以扣留车辆以收集证据,并妥善保管车辆。此外,交警不得扣留车内货物,应通知货主处理。如果货主无法处理,按照行政案件的规定进行办理。

    2024.09.29 1286阅读
  • 交警判定肇事逃逸是否需要提供医疗证明

    专业解答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判定,并不会仅仅依赖医疗证明,而是会综合考虑现场勘验、目击证词、监控视频等多种证据。逃逸的关键在于主观故意和逃离行为,虽然重伤或死亡时的医疗证明可以作为严重性的参考,但并不是逃逸判定的必需条件。

    2024.09.19 1196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交通事故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