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江西法律咨询 > 新余法律咨询 > 新余暴力犯罪辩护法律咨询 > 法律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认定是怎样的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法律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认定是怎样的

郑* 江西-新余 暴力犯罪辩护咨询 2025.07.08 02:42:03 324人阅读

法律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认定是怎样的

其他人都在看:
新余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新余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确需同时符合主客观条件。这一认定标准合理且必要,旨在准确区分不同犯罪情形,实现罪责刑相适应。

为准确认定此类犯罪,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客观行为的判断,司法人员要细致审查伤害行为的具体形式、程度等,全面分析行为与死亡结果间的因果关联,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2.认定主观故意时,要深入剖析行为人的动机、目的。结合行为当时的具体场景,判断其对伤害后果的认知与态度。

3.鉴于实践中案件的复杂性,处理此类案件的司法人员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通过培训学习、案件例子研讨等方式,提高对主观故意和因果关系认定的准确性。同时建立健全案件例子指导制度,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和公平。

2025-07-08 06:48:0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客观层面,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要求存在切实的伤害行为,像拳打脚踢、使用凶器攻击等都在此列。并且伤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清晰直接。即便过程中有别的因素出现,只要伤害行为对死亡影响最大,就符合这一条件。
(2)主观层面,行为人要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清楚自己行为会损害他人健康并持希望或放任态度。不过对于死亡这一加重结果,可能是出于过失。在实际判定时,要全方位考量案件细节,从行为方式到事后态度等,综合权衡。

提醒:
涉及此类案件时,务必重视证据收集。行为细节、现场情况等都可能对定性有重大影响,建议及时咨询以准确分析案情。

2025-07-08 05:58:11 回复
咨询我

(一)在客观方面,要准确判断伤害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对于有其他因素介入的情况,仔细分析伤害行为在导致死亡结果中所占比重。若伤害行为本身危险性大且对死亡起关键作用,即便有介入因素也应认定因果关系成立。

(二)主观方面,重点考察行为人行为时的故意内容。通过行为手段如使用凶器的种类、打击部位是否为要害、力度大小,事发过程中双方冲突激烈程度,以及行为人事后是否积极救助等综合判断其故意形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里明确了故意犯罪中对危害结果的认知及态度,可用于判断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2025-07-08 04:58:20 回复
咨询我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得同时符合主客观条件。
客观上,要有伤害他人身体的举动,且这举动和被害人死亡得有直接关联。像打人、拿刀捅等致其死亡,就算有别的因素掺和,只要伤害行为是主因,就认定有关联。

主观上,行为人是想伤害而非杀人。清楚行为会损害他人健康还希望或不管结果。对死亡加重结果,不要求故意,可能是过失。认定时要结合手段、部位、力度等情况综合判断。

2025-07-08 03:51:33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需同时符合主客观条件才构成此罪。
法律解析:
从客观层面看,要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像殴打、持刀捅刺等伤害行为直接致使被害人死亡,就满足此条件。即便过程中有其他因素出现,只要伤害行为对死亡结果起到关键作用,因果关系依旧成立。主观上,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并非杀人故意,也就是明知行为会损害他人健康,还希望或放任该结果出现,而对于被害人死亡这一加重结果,可能是过失心态。在实际案件里,要综合行为手段、打击部位、力度、事发经过以及行为人事后表现等情况准确判定是否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倘若你遇到类似法律问题或者对相关法律规定有疑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得到精准的法律建议和指导。

2025-07-08 02:55:33 回复

一、故意伤害罪的刑事处罚及赔偿: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要求犯罪嫌疑人赔偿如下:1、医疗费: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2、护理费: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3、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4、交通费: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5、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6、残疾赔偿金:按照受诉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7、精神抚慰金。8、营养费。具体赔偿多少钱,应待医疗终结,确定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项目,并委托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及护理依赖鉴定等等,再行根据当地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确定。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起刑为10年,适用死刑。在刑事诉讼事务中,“以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中被充分考虑”已在司法实践中被普通运用。因此,民事赔偿部分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实刑的期限。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加重的情节有哪些

    专业解答在故意伤害罪中,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恶劣情形通常包括以下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点:首先,存在预先谋划或者精心策划的犯罪行为;其次,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了极其残忍的手段;再者,如果是在公共场所或者针对某一特定的人群进行的侵害行为;还有就是针对诸如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孕妇等弱势群体的暴力侵害;最后,该种行为给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与影响。

    2024.10.24 1796阅读
  • 故意伤害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在哪

    专业解答故意伤害罪就是明知会损害他人身体,还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出现。而过失致人死亡是没预见到,或自信能避免严重后果。故意伤害是故意犯罪,过失致人死亡是过失犯罪。故意伤害的量刑要看伤害程度,过失致人死亡的处罚相对较轻。

    2024.10.24 1626阅读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加重情节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专业解答故意伤害致死的严重情节认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如果犯罪手段极端残忍,比如使用特别危险的工具或者对被害人进行长时间的折磨,那么就属于严重情节。此外,如果伤害的部位是关键部位,比如心脏或者头部,那么也会被认为是严重情节。预谋性、在公共场所作案导致恶劣社会影响,及多次或多人伤害行为,这些因素也会加重犯罪的严重程度。总之,这些因素共同体现了犯罪分子的高度恶意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024.10.24 1048阅读
  • 未成年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专业解答在我国,未满18岁犯故意伤人罪且导致身亡的,法律后果根据年龄来判定。14到16周岁者,如果犯罪情节恶劣,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不过刑罚可以从轻或减轻。12到14周岁者,在同样情况下,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024.10.23 1374阅读
  •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专业解答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定罪量刑准则是怎样的在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如下:首先,对于情节轻微且未对受害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的故意伤害案件,一般会判处被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其次,若被告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导致受害者身体受到重伤,那么其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最后,如果被告人因自身的犯罪行为导致他人死亡或者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致使受害者身体残疾,那么他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2024.10.20 1632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