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海南法律咨询 > 三沙市法律咨询 > 三沙市刑事犯罪辩护法律咨询 > 盗窃着手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盗窃着手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陈* 海南-三沙市 刑事犯罪辩护咨询 2025.07.07 12:04:37 328人阅读

盗窃着手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其他人都在看:
三沙市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三沙市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性”这一学说合理地界定了盗窃着手的判断标准。这一标准强调从行为对法益侵害的实质影响来考量,契合盗窃罪保护公私财物所有权的本质。

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准确判断盗窃着手:
1.详细分析行为过程。仔细梳理行为人从预备到实施的每个环节,如案件例子中进入住宅翻找财物、伸手掏兜等行为,明确其何时产生对财物的紧迫危险。
2.考量行为环境因素。不同场所下行为的危险性不同,公共场所的盗窃和入室盗窃在着手判断上有差异,需综合环境评估危险程度。
3.注重证据收集与分析。通过监控视频、证人证言等证据,还原行为全貌,进而依据学说准确认定盗窃着手,确保司法裁判的公平与准确。

2025-07-07 17:21:0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性”学说为盗窃着手判断提供了关键准则。此学说强调行为对他人财物权益造成现实、紧迫危险的那一刻,便是盗窃着手的时间点。
(2)在不同场景中,该学说有不同体现。像进入他人住宅后翻找财物,这一行为实实在在地对屋内财物安全构成了紧迫威胁,所以此阶段即为着手。
(3)在公共场所伸手掏他人衣兜财物,该动作使财物面临被盗的现实风险,同样属于着手。
(4)而在盗窃现场附近徘徊、踩点等行为,由于尚未对财物产生足够紧迫的危险,只能被视为预备动作,不算着手。

提醒:
判断盗窃是否着手情况复杂,具体案件要结合实际分析。若有相关法律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探讨。

2025-07-07 16:30:08 回复
咨询我

(一)判断盗窃是否着手,关键看行为是否对他人财物带来现实、紧迫的危险。要结合实际场景细致分析,不能仅依据表面行为判定。

(二)在具体案件中,留意行为人的一系列动作。若其动作紧密围绕获取财物展开,且让财物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大概率可认定着手。

(三)多参考类似案件例子的认定思路。不同场景下盗窃着手的认定会有差异,通过对比学习能更准确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这里强调了“着手实行犯罪”,意味着行为必须达到对犯罪对象产生直接、紧迫危险的程度,符合“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性”这一盗窃着手判断标准。

2025-07-07 14:46:06 回复
咨询我

对于盗窃着手的判断,流行“行为有侵害法益紧迫危险性”的说法。一旦行为人做出让他人财物面临即刻、直接危险的举动,就算进入盗窃着手阶段。
像进入他人住宅翻找财物,此行为严重威胁财物安全,这就属于着手。
在公共场所伸手掏他人衣兜财物,让财物有了被盗的现实风险,同样算着手。
然而在现场附近徘徊、踩点等预备动作,没给财物带来紧迫危险,不算着手。具体认定要结合案件,看行为对法益侵害危险程度综合判断。

2025-07-07 13:15:1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盗窃着手以“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性”为判断标准,实施对他人财物有现实、紧迫危险行为时认定为着手,预备性动作不属于着手,需结合具体案件判断。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理论,当行为人的举动让他人财物安全面临即刻受损的危险时,便构成盗窃着手。像进入住宅翻找财物、在公共场所伸手掏他人衣兜财物,都使财物处于极易被盗的状态,所以此时认定为着手。而在现场附近徘徊、踩点等行为,只是为盗窃做准备,没有让财物直接处于危险境地,不算着手。在实际法律事务中,每个盗窃案件都有独特之处,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准确判断行为是否达到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程度。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与盗窃着手判断相关的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指导和帮助。

2025-07-07 12:31:25 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刑法修正案(八)对入户盗窃,不论次数,不论盗窃价值的多少,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入户盗窃不但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住宅权,而且极易引发抢劫、、等恶性刑事案件,严重危及公民的人身和生命安全。基于入户盗窃的这一危害性,为了加强对人身、财产权的保护,刑法作此修改。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入户盗窃”的理解与把握,具体办案过程中,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应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两个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入户盗窃”,是指为实施盗窃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盗窃的行为。二、认定入户盗窃注意事项认定“入户盗窃”时,应当注意:1、“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经营场所与居住场所合二为一的门市,经营时间内不认定为“户”,而在非经营时间,根据情况则可以认定为“户”。2、“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盗窃犯罪为目的。盗窃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盗窃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盗窃的,不属于“入户盗窃”。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盗窃罪的着手与既遂的标准是怎样的

    专业解答刑法学中,盗窃犯罪的“着手”指开始实施盗窃行为,如非法进入或窃取财物。而“既遂”指加害方控制赃物,即使未移离现场也算既遂。若因不可抗力未能实现犯罪目的,则为犯罪未遂。

    2024.08.25 1620阅读
  • 盗窃罪的着手与既遂的标准是怎样的

    专业解答刑法学中,盗窃犯罪的“着手”指开始实施盗窃行为,如非法进入或窃取财物。而“既遂”指加害方控制赃物,即使未移离现场也算既遂。若因不可抗力未能实现犯罪目的,则为犯罪未遂。

    2024.08.23 1983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