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语音解答 > 损害赔偿律师语音解答 > 人身侵权律师语音解答 > 人身侵权诉讼时效多长

人身侵权诉讼时效多长

2021-03-15 13:56:59 标签: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收听量:611
00:00 1′10″

律师语音内容: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但是,这一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从何时开始起算,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多的争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虽然我国民法通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上述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也对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但是实践中有时还是难以把握。

应当说,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与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价值有关。学界通说一般将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价值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第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保护交易安全。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版权声明:对语音解答及内容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点赞+1 分享
相关律师语音解答
  • 42″

    人身损害侵权诉讼时效多长

    金兵瑶律师

    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而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展开
    收听量:762
  • 49″

    人身侵权案件诉讼时效多长

    金兵瑶律师

    按相关法律规定人身伤害诉讼时效为一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展开
    收听量:933
  • 33″

    人身侵权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是多久

    沈方圆律师

    《民法总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将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从两年改为三年,并且删除了原《民法通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关于短期诉讼时效的规定。即基于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而产生的请求权,统一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间,而不再是一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展开
    收听量:778
相关法律知识更多
  • 人身侵权损害赔偿诉讼时效


    根据我国民法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类的案件的有效诉讼时限是一年,目前对于一年时限的计算方式在很多实际案件中仍然存在争议。从最高院颁布的民法相关意见中,人身损害赔偿类案件的计算,需要根据伤害的情况来确定。如果人身伤害十分明显,那么日期计算的开始就是开始受伤的时间。

    ......
  • 身体收到伤害诉讼时效有多长


    一般情况下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
  • 产品侵权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产品侵权诉讼时效:一般是两年,最长时效为十年,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不受限制。产品侵权责任的普通诉讼时效一律为两年,即使是侵害人身造成伤害、死亡的,也不受民法通则规定的短期时效一年的限制,亦为二年时效。如果产品有明示的安全使用期,则不受最长时效期间的限制。

    ......

相关法律咨询

立即提问
  • 人身侵权诉讼时效多长

    诉讼时效是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有效时间,是民法基本制度和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身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 侵权行为最长诉讼时效

    对于侵权行为最长诉讼时效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适用《民法总则》相关规定。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在《民法通则》中第137条规定为20年。在《产品质量法》第45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用户之日起,消费者满10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民事责任侵权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1)侵权民事责任的概念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侵权民事责任的特征
    ①侵权民事责任是法律责任,不是道义责任;
    ②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责任,不是刑事、行政责任;
    ③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是财产责任;
    ④侵权责任以补偿性为主。
    承担分类
    构成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方式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解答律师

马腾华律师

山东圣龙律师事务所

马腾华,男, 2013年毕业于山东政法学院,2013年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山东圣龙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本人具有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为人正直、遵纪守法;爱好广泛,乐于与人交往,拥有较好的团队精神,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有效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办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听取当事人陈述耐心细致、法律分析全面、应诉策略高效专业的执业特点,成功代理了涉及民事、商事、刑事等各类法律案件,尤其擅长处理交通事故、债权债务、合同纠纷等案件,有力的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业务专长: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合同纠纷、刑事犯罪等法律事务。

最新精选解答 最新视频解答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想获取更多损害赔偿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