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争议 > 劳资纠纷找什么部门?

劳资纠纷找什么部门?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与@胡素卫律师联合整理 · 2022.08.04 · 59441人看过
导读:中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法院。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程序简单,但是执行效力较低,法院审判劳动纠纷执行效力最高,但程序最多时间最长。

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一般是处于弱势地位,当发生劳资纠纷的时候,很多劳动者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也不清楚劳资纠纷该找什么部门解决,律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劳资纠纷处理部门的内容,请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了解。

劳资纠纷找什么部门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第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县设立;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直辖市、设区的市也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我国现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包括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县设立,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直辖市、设区的市也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现实中,我国的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如上海),还设立省一级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如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审理主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办事机构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或者在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争议等案件。但需要注意的是,省一级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市、县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之间,不存在级别管辖的关系。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包括劳动争议在内的各类案件。我国的人民法院分为四级,分别是国家一级的最高人民法院、省一级的高级人民法院、地区一级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县一级的基层人民法院。一般而言,仲裁裁决书上会列明对仲裁裁决不服,向哪一个具体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劳动争议的当事人直接向该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可;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案件,当事人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找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法院等机构进行维权。如果您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可以登陆律图网向在线律师咨询。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劳动争议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争议热门文章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2011。十七、劳动争议169、劳动合同纠纷:1、确认劳动关系纠纷。2、集体合同纠纷。3、劳务派遣合同纠纷。170、社会保险纠纷:1、养老保险待遇纠纷。2、工伤保险待遇纠纷。3、医疗保险待遇纠纷。
    6163次阅读2022.08.17
  • 对培训费赔偿问题具体应按以下原则处理:1、如果企业确实对职工出资培训,并能提供相应的支付凭证,才可以要求职工赔偿培训费用,这是前提条件。2、一般而言,只有职工单方面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才可以要求职工赔偿培训费,一般不得要求其赔偿已出资的培训费。
    28133次阅读2022.08.17
  •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5967次阅读2022.08.15
  •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15702次阅读2022.08.15
  • 劳动仲裁机构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案,有特殊情况的,可延长十五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56171次阅读2022.08.14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